鲍宗盛:嬉戏中问道人生

发表时间:2018-07-28 00:00
文章附图

“命中注定”的文化人

老兵、医生、企业家、乐团董事长……鲍宗盛身上的标签有许多。但他说,每当被问及身份,自己的回答总是很干脆:“我的第一职业是做文化的,第二职业是做医生,第三职业是办企业,做生意。

在关于鲍宗盛的文字中,这个“第一职业”往往会追溯到他的军人生涯。其实,他“对文工团的最初印象”,是孩童时代的游戏“玩”出来的。比他年长四岁的哥哥在左邻右舍的孩子中拉起了“社区文工团”,让鲍宗盛第一次发现了文艺的魅力。用他的话说,就是“这块还蛮有意思”。招商加盟1baner.jpg

       1961年8月,在结束两个月医院学徒经历之后,鲍宗盛一脚踏进军营,成为了一名“跟着铁路到处跑”的铁道兵。一次驻地迁移的行军途中,他自告奋勇,即兴表演快板,以鼓动士气。在他眼中,正是在这个全新的环境中,原来学校里的“闷油瓶”,才开始展现出文艺天赋。
       到达驻地后的文艺演出中,鲍宗盛又演唱了自己文艺生涯中的第一首歌曲。时至今日,鲍宗盛依然记得当时唱的是《时代的列车隆隆地响》。“这是电影《护士日记》的插曲。”他说,“本来要当通讯兵、卫生兵,唱完之后却变成了文艺兵,真是‘命中注定’。”关于文化人生,“缘分”是他时常挂在嘴边的关键词。
       这之后,从创作、编导到表演,从快板、歌唱到小品,作为文艺骨干,鲍宗盛的能力在实践中得到了全面锻炼。1963年全国铁道兵系统会演,他从长沙一路演到了云南。“眼光长了”,“胆子大了”,“想法活跃了”——鲍宗盛用这三点来描述从军对自己的影响。
“没有部队,就没有我的今天。”退伍回到医院,军人生涯告一段落,鲍宗盛身上的文艺基因却并未沉寂。参与总工会俱乐部活动后,他几乎将所有业余时间投入到爱好中。舞台上,这个老兵,用另一种身份聚焦着观众的目光。

“再糟糕的心情,三五天总能走出”
        鲍宗盛常常被形容为“老顽童”。健谈、笑容,也是他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。在他眼中,家人、乡亲、合伙人、流浪者构成了母亲待人为善的风景,也对自己的人生产生了最为深刻的影响。工作也好,爱好也好,生活也好,他对人生始终保持着永不衰退的热情与乐观。
       1994年,鲍宗盛做出了人生中又一个重要决定:辞职创业。从1968年退伍算起,他已经在这家医院工作超过20年。回到医院时,“到了知识吃香的年代”,他从头学起。而在50岁,他却放弃了职务和待遇,再次选择从零开始。
       尽管“信心满怀”,但鲍宗盛的第一次创业并不顺利。陆续启动的几个项目不见起色,他甚至投入了为儿子办婚礼的钱。三个月的时间里,一块钱一包的烟,他几乎一天要抽一包。鲍宗盛说,那是人生中最困难的时候。他甚至一度回到单位。但在“骨子里不安分”的驱使下,他最终还是再度走出体制。这一次,与朋友共同研发的速溶胃肠超声助显剂,让他的事业迎来转机。
        这项被专家组鉴定为“国内首创、达到国际水平”的专利产品,与鲍宗盛互相成就。在他看来,自己创业的最大优势,就在于能将别人不了解的东西,用通俗、生动的方式表达出来,并且极具说服力。“只要我在,舞台就是我的。只要一开口,就是掌声。”——从最初3个人租用50㎡拼凑出办公室、仓库,到产品覆盖全国,靠着“一张嘴和一支笔”,乐观的鲍宗盛闯出了属于自己的事业。这再次印证了这个乐天派的人生哲学:“再糟糕的心情,我三五天总能走出。受母亲影响,我相信做好事总有好报。不少当时感觉过不去的坎,后来无形中都很顺利地过去。”

命运交响:从“性命”、“生命”到“使命”
       2013年,鲍宗盛出版了《七十岁再出发》一书。总结前七十年,他说,两个全国第一——“打开禁区”的速溶胃肠超声助显剂,与全国地市级城市唯一交响乐团湖州城市交响乐团,是一生骄傲。“七十岁再出发”,他给自己定下的目标则是,每年做三件大事。2015年,这意味着推出两款新产品、成立“吴兴之星”童声合唱团、在大剧院演一场。
       “‘性命’是生存,是活着。‘生命’的质量要靠文化艺术来丰富。而‘使命’则是奉献。”从创业盈利到投身纯公益的文化活动,从交响乐团到管乐团、合唱团,鲍宗盛有条不紊地实践着“三命”的人生路线图。
       对这个“文艺老年”而言,文化不仅是拓宽自身“生命”维度的音符,更是与他人分享的乐章。独乐乐不如众乐乐,在鲍宗盛眼中,“奉献”与分享,才是最大的快乐。2010年以来,每年大大小小演出几十场,湖州城市交响乐团俨然已成为湖州的一张文化名片。2013年,乐团又在全省400多个群众文化团体中脱颖而出,成为浙江省十佳群众文艺示范团队。
       但鲍宗盛并不满足于此。过去一年多的时间,他又分别组建“吴兴之星”青少年管乐团、童声合唱团。从场地到培训,无一例外来自他多年积蓄。他甚至自费购置乐器,走进校园,无偿为学生提供培训。像这样以学校为单位开设的培训班,目前已经有十多个。
       管乐团最远的孩子来自吴江,家中老人患病,生活拮据,但每次依然坐长途车赶来排练。得知这一情况后,鲍宗盛又出资,让孩子得到一小时的额外培训。一度有家长提出负担部分费用,但他却当场拒绝。在他眼中,普及推广、不断播撒普及未来的种子,甚至比乐团本身更有意义。“只要大家高兴就好。”鲍宗盛说,“管乐团、合唱团与交响乐团,这是一环扣一环,是要为乐团培养梯队。让孩子们在成长的路上、在心灵的深处有音乐伴引,让湖州成为音乐城,是我的梦想。”